養車必讀
2014-12-30 03:28
養車必備常識 - 引擎與變速箱篇
1.
常聽說行駛在下坡路段的時候應該要拉低檔位運用引擎煞車,煞車才不會過熱造成衰退。但是這樣做常使得引擎轉速拉得很高噪音也很大聲,這常讓駕駛人擔心會傷及變速箱或引擎嗎。

其實下坡行駛的時候拉低檔位運用引擎煞車有兩個目的,一是避免因為連續續使用煞車,使得煞車盤溫度過高,造成煞車力量大幅下降造成煞車失靈的危險。


現在的車大多配備了通風碟盤增加散熱效果但利用引擎煞車仍然是有必要。

二是藉由低檔位拉高引擎轉速,高引擎轉速配合關閉的油門增強了真空吸力,高真空吸力使得煞車輔助力道更強,增加腳踏板煞車能力。


D檔以下檔位越低引擎煞車和腳煞車效果都越大。


煞車輔助力道強弱取決於引擎真空度,引擎轉速提高帶動真空度提高有助於加強煞車輔助力道只要沒有拉高到紅色區域都是安全的。

藉由低檔位拉高引擎轉速對變速箱或是引擎都不會有不利影響,只是操作上要注意儘可能在進入下坡前就先排入低檔位, 使進入下坡後,轉速隨著車速逐漸上升,避免已經衝下坡速度增快後突然排入低檔位, 此舉突然的力量確實對於變速箱內部會造成耗損。 但是我必需強調既使有傷變速箱的疑慮,也要適時排入低檔位運用引擎煞車,這對於下坡路段行駛安全來說是一個絕對必要的動作, 不可以因噎廢食。


2.
常聽駕駛人抱怨車子只要打在D檔踩著煞車踏板靜止等紅燈時,就會感覺車子麻麻的,抖動很歷害。

駕駛人感覺抖動通常以手握方向盤時感受最為明顯,抖動的成因有兩個, 一是引擎本身晃動,這可以經由打開引擎蓋目測觀察引擎是否明顯晃動,或者看儀表板轉速表是否顯示轉速偏低 (700轉以下)得知,若晃動過劇或者是轉速過底則需要修理引擎排除障礙。


另一個情形是引擎並無明顯晃動, 轉速也正常,但是因為引擎固定腳硬化或斷裂,失去吸收引擎正常程度震動的能力,使得引擎在負載較重(如開冷氣大燈)時或扭動力大時(如煞車靜止打D檔)時,震動會直接傳到車體感覺震動。

一顆引擎常見有3-4個引擎腳, 分佈在引擎及變速箱本體上,其型式各有不同,有全橡膠的、橡膠帶油壓的、高級車還有橡膠帶油壓再附電子調整的,當然構造越複雜的價格越貴。實例上這一車份3至4顆引擎腳的劣化時程都差不多,當發現其中一個明顯壞了(如斷裂或漏油)的時候 ,剩下的2-3顆引擎腳也差不多該壞了。此時最好全數更新,更換後抑震效果會十分明顯。當然也可以只換明顯壞了(如斷裂或漏油)的那一顆,當然其改善效果就沒這麼大了。

引擎腳正副廠件價格差異大,有時換一顆正廠引擎腳的價格跟換三顆副廠引擎腳的價格相當,正副廠件其抑震效果差異不明顯,但是壽命的確有差別,除非車還打算開個7-8年以上,斟酌考量下其實引擎腳用副廠件就可以了。


引擎腳負責支撐引擎重量和吸收引擎震動, 多由橡膠製成,使用五萬公里便逐漸硬化失去吸收引擎震動的效果。


如圖中右側這顆引擎腳已經呈現下陷情形,不僅制震效果差,還可能造成引擎位置下降碰觸到工字樑出現更大的響聲。

引擎本身震動大常與汽缸壓力不平均有關,處理上較為困難,如果點火及噴射系統都無異常,必要時可能需要引擎大修俗稱搪缸使缸壓平衡。而轉速異常偏低則主要來自於週邊控制組件例如1.怠速馬達髒污或損壞,更換怠速馬達約2000-5000元。2.點火導線更換約1000-3000元及高壓線圈更換約1000-2000元3.打入D/R檔轉速下降表示提速訊號異常,應該清潔怠速馬達和與排檔桿連動的檔位開關,確認電腦有接收到入檔訊號。4.油氣分離器破裂漏氣需要更新。


提到怠速問題所有人都會馬上想到是怠速馬達的問題,其實怠速馬達只是故障成因之一。


轉速正常在800轉左右引擎仍然震動過大就有可能是引擎內部氣門或活塞磨損造成漏氣壓力不均勻處理上較麻煩。


怠速無法維持正常在800轉左右形成抖動,除了檢查怠速馬達外,也要檢查是否為高壓線圈或高壓導線故障引起。


3.
常常有駕駛人發現車子在短時間停車,比如說停車熄火吃個便當約二三十分鐘, 再度啟動引擎就要發好幾次才發得起來。但是隔夜早上都一次就發動,為什麼會這樣呢?

車子熄火後約莫兩小時內, 汽油管路的壓力應該都能夠保持固定不會下降,若 再度發動時只要噴嘴接受電腦訊號開啟, 汽油便能直接射出供點燃。 除非熄火超過兩小時以上, 此刻電腦判定汽油管路的壓力應該已經逐漸喪失, 在發動時只要轉動鑰匙到第二格時, 電腦便立即送訊號給汽油幫浦先打油蓄壓,使轉動鑰匙到第三格時啟動馬達運轉時, 管路的壓力足以在噴嘴開啟時立即射出汽油供點燃。由於打油蓄壓的動作只在長時間熄火後再度發動時作動,若汽油管路有壓力洩露的情形,便會出現熄火了一會後,再啟動時由於汽油壓力不足需要發好幾次直到汽油幫浦打出的油壓足夠了引擎才發得起來的現象。


電門開闢第一格是音響室內燈,第二格是全車所有電源,第三格只有開啟起動馬達和汽油幫浦發動引擎。

這通常是因為汽油幫浦的單向止逆閥失效了,使得原本只出不進的汽油在引擎熄火汽油幫浦停止後倒流回油箱,油管壓力小甚至於是空的,當然造成無法發動。 汽油幫浦的單向止逆閥大多是內建在汽油幫浦內,無法單獨修理更換,唯有更換汽油幫浦一途。汽油幫浦的價格國產車約1000-2500元,進口車約5000-8000元。另有部份車做成一個汽油幫浦總成,一整顆內含止逆閥汽油幫浦浮筒和壓力調節器,這種型式就有可能尋求分解總成更換單獨故障部份零件來解決問題。


汽油幫浦浮筒常常和油箱油位高度浮筒做在一起,汽油幫浦埋在油箱泡在汽油裡頭壽命通常很長超過十萬公里。


4.
車在加速的時候會有"出力不順",震動的感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蓋引擎要順利工作,需要每一個電子感應組件提供正確訊號。當車出現加速不順(如出力有間斷/ 延遲/ 吃不到油) 時,應該先連接診斷電腦讀取如空氣流量計 曲軸位置感知器,含氧感知器等常造成引擎不順的感知器讀數是否在範圍內,如有異常則需先行更換再去排除其他可能問題。

另有些不順是因為機械原因,診斷電腦可能無法查出。比如進氣部位若有漏氣情形會造成混合氣偏稀薄,在節氣閥附近有許多皮管和墊片等都要仔細以人工檢查。


在節氣閥附近有許多皮管和墊片等都要仔細以人工檢查。


含氧感知器容易損壞是造成引擎因汽油空氣混合比不正常加速不順耗油的主因之一。


連接診斷電腦讀取故障記錄及感應器數據是找尋引擎故障點的第一步。

行駛中出現加速力量呈間歇性的感覺,怠速也呈現不穩定一般稱為"三腳" "三腳"(台語發音)。這多為火星塞未正常點火,未點火臨床上鮮少是因為火星塞損壞,絕大多數都是高壓線或高壓線圈損壞造成漏電或者不供高壓電。這些零件無法修理唯有更換新品,而且最好一次全數更換,有幾個就換幾個。

高壓線一組價格國產車約1000-2500元, 進口車約5000-8000元. 高壓線圈一顆國產車約1000-1500元, 進口車約2000-4000元。


高壓線圈有的車只有用一顆配合分電盤分配到每一缸負責點火,.有的車兩缸共用一顆有兩供電頭的,有的車是一缸一顆高壓線圈直接用電腦訊號控制點火順序及時間效率最好。每顆單價國產車約1000-1500元,進口車約2000-4000元。


5.
有時候車子在行進中水溫都正常,但是只要是停下來等紅燈久一些,水溫表指針就逐漸拉高,但是車子一走動又會慢慢降下來,是什麼問題呢?

引擎的冷卻降溫靠未於引擎室最前方的散熱水箱把引擎送出來的熱水降溫,再降降溫後的冷卻水送回引擎進行冷卻作用,這溫差約在攝氏40度以上。 而水箱需要流通的空氣跟它接觸帶走熱度。

行駛時是直接使用車頭迎面吹進的自然風進行散熱,水箱風扇幾乎不需要啟動也不會有水溫過熱問題,一旦車輛停止或者是慢速行駛時因欠缺了自然風吹入,就會需要風扇幫忙製造氣流。

風扇的啟動時機是依據水箱溫度的高低而定, 達到預設的高溫度數字時風扇便開始運轉,等到溫度下降到設定數字又會自動停止,如此循環做動讓水箱中的冷卻水控制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由於冷卻風扇十分耗電,使用時機多,其控制線路也常因負載大而容易損壞。


引擎室最前方的風扇在引擎水溫過高時會自行轉動,車子靜止時唯有靠這水箱風扇冷卻,尤其夏天時負擔很重容易損壞。

車子持續行駛時溫度正常表示冷卻水循環系統是正常的,若停下來溫度表指針就逐漸拉高表示風扇沒有正常運轉進行降溫。風扇不轉常常因為溫度開關失效更換價格因車型差異約在800-2000間,或者風扇馬達故障,更換價格因車型差異約在3000-6000間。也有些情況是風扇有轉但溫度仍然偏高,那常常是冷卻水不足或者是水箱雖然無破損漏水但內部阻塞,冷卻水無法順利通過使降溫效果下降造成,此時就只能更換水箱,他的價格因車型差異約在2000-8000間。

 


6.
車子走在高速公路時溫度表指針下降很多,在林口下坡段甚至於低到接近下限,但是在市區行駛就不會這樣,水溫表指針也一直維持在中間位置,這樣代表什麼? 是哪裡出了問題?要不要處理呢??


在正常情況下任何時候水溫表指針都應該指在中間附近不會有打大幅度的擺動

冷卻水循環系統中有一個控制冷卻水流量大小的零件叫節溫器俗稱"水龜". 它是一個水閥門,配置在水道間,依據感應到的溫度決定啟閉程度。

冷的時候不需要太多的冷卻能力,它會關小以減少冷卻水流動,反之水溫熱的時候需要較強的冷卻能力,它會開大閥門以加強冷卻水流動量。如此的機械式循環動作使得引擎溫度控制在一個範圍內。

倘若節溫器故障,在關小的位置卡住不能動時,引擎水溫會因冷卻水流量不夠而升高,相反的當節溫器故障卡在開大的位置而無法關小時,水箱水由於沒有阻力,會全數流動,造成過度降溫。若水箱降溫的速度高於引擎發熱的速度,就會出現水溫越來越低的現象,這常尤其出現在高速公路持續下坡路段特別明顯。


熱帶地區的車常設計很大面積的水箱一旦節溫器失效就有可能"過度散熱

一般車主多以為引擎怕熱不怕冷,其實引擎在低於正常工作溫度時較為耗油也會加速磨損,只是它不像引擎過熱時在幾分鐘內就會完蛋。更換傳統機械式的"水龜".含冷卻水添加價格因車型不同約在1200-4000之間。而新款車開始使用依照行駛狀態微調啟閉溫度的電子水龜價格就貴上許多,約在5000-8000元不等。


俗稱"水龜" 的節溫器控制冷卻水的流量

活塞在尚未到達工作溫度前,其外型並非真圓,無法達到完整氣密的效果,引擎效率差。


7.
儀表板內的OD off燈亮起是什麼意思?該怎麼用它呢?

蓋OD是英文(over - drive)的縮寫,表示超比檔。所謂"超比"是指變速箱的最後一檔是齒輪比例超大的檔位,比如說1-3檔每一檔間的齒輪比都相差20%,而3-4檔的齒輪比卻相差了30%。如此一來當固定在第四檔巡航時,引擎轉速會較低,噪音和油耗都下降,相反的加速力道會較差。在一些需要加速力的路況如連續超車, 行駛山路時,超比檔的存在反成累贅。

藉由按下OD鍵,同時OD off燈"亮起"表示超比檔已經off掉關掉了,不論駕駛人如何駕駛都不會進入超比檔。此時加速力道較好,引擎轉速較高,也相對比較耗油。


自排車的前面各檔位齒比差距小, 但是最後一檔齒比通常拉大形成所謂"超比檔"

OD off燈亮起時,四速自排只剩1-3檔行駛,五速自排只剩1-4檔行駛,有些車主發覺在相同的行駛速度時引擎轉速變高了,誤以為是變速箱故障,事實上常常發現是誤觸了OD開關而不自知。

又有些車配備的非OD開關而是hold鍵,那是讓變速箱"hold"固定在2或3檔起步,避免雪地或泥地起步打滑。又有的車附S鍵是指Sport,讓變速箱所有檔位的換檔時機轉速提高,藉以發揮更大的加速力,這些與"OD"又不太一樣喔。


自排車的附設功能各車廠會有些大同小異的做法


8.
有聽聞一些年份很新的車主在抱怨,從新車開始就一直都有吃機油的毛病,約莫從一開始的五千公里吃一罐,到後來的兩千公里吃一罐。原廠卻一直說這樣還算是正常範圍內,按規則吃機油要超過0.5litres/1000km才算不正常,車廠才可以依照程序報上去原廠要求進一步處理,否則只能作初步檢查, 若是外觀看起來一切正常,並沒有漏油的跡象就判定無異常,困擾不已。到底機油的消耗,多少才算正常?


機油油尺的上下限(F-L)約莫就是一公升的量每當換機油前測量低於下限則可判定過度吃機油

內燃機引擎正常工作時機油會自活塞環縫隙和曲軸箱油氣循環系統少量進入氣缸燃燒後排出。機油的消耗量沒有一定的標準、各車廠都會有自家的檢測規格,一般來說在排氣無明確排藍白色煙的情況下,我們會以機油更換週期每行駛5000km後機油消耗少於一公升(不低於油尺下限以上)做為粗略"通則"。如果在更換週期內需要添加機油,顯然有違車輛使用方便性的設計原則。尤其目前原廠建議更換機油週期常常超過5000km達到8000-10000km,照說機油消耗應該控制得更低才是,但是如果該原廠規範明確說要超過0.5litres/1000km才算不正常,也就是說車主需要至少每2000km添加一瓶機油去維持機油量是正常,那您的車測出來若是低於這個標準,您除了發發牢騷自認倒楣或發誓再也不買該車廠產品外,也不能怎樣。

這類情形比較容易出現歐系車款、對於第一次遇到這種情形的車主多難以接受, 但隨著使用時間拉長後, 這些車主最後多是行李箱裡隨時準備機油數罐,適時添加,實際經驗顯示除此麻煩舉動之外,車子功能方面也都好好的。




內燃機引擎正常工作時機油會自活塞環縫隙和氣門導管縫隙或者曲軸箱油氣循環系統少量進入氣缸燃燒後排出


行駛中儀表中機油燈只要有亮起或閃動都應該立即靠邊停車熄火


9.
引擎啟動後紅色的電瓶燈還一直亮著表示什麼? 該怎麼辦立即做處置嗎?

鑰匙轉到第二格時,電瓶燈會亮起表示檢查燈號功能是正常的,但若轉三格引擎順利啟動後電瓶燈還一直亮著沒有熄滅,表示發電機並沒有發電, 而此時整部車完全靠電瓶供電。此時會暫時一切功能皆正常,唯一旦電瓶電力耗盡引擎就會熄火,並且整車失去所有功能。如果 在開著大燈又開冷氣的情形下,應該撐不到二十分鐘就會耗電完畢。 遇到這種情形要考慮拖吊, 除非修理廠距離很近。

車子的發電機一般壽命約在五到八年左右 ,出現故障多是其中的碳刷磨損嚴重, 或是整流電晶體燒壞了所致。 其他主要機械部份並不容易損壞, 所以市場上以再製品也就是將舊品更換上述兩內部零件後清洗測試過的產品為主力, 一般而言壽命多在3至5年, 價格也便宜。 日系國產車零件價格約在2000至3000元間, 進口車則在4000至5000元左右,而 新品價格約是兩到三倍。


充電警告燈(Charge燈)亮起表示沒有發電全車用電完全由電瓶供應通常開約25公里就會熄火


發電機故障多是其中的碳刷磨損嚴重或是整流電晶體燒壞而已但車廠多整顆更換


10.
柴油引擎真的比汽油引擎節省油料嗎? 柴油車在後續保養上與汽油車有什麼差異呢?

柴油車是藉由高壓縮比使氣體在燃燒室自行昇溫到柴油的燃點後點燃引爆,引爆後產生的下壓立推動活塞產生動力,不同於汽油引擎。由於汽油燃點較低無法將空氣壓縮至過高,只能在空氣壓縮到一個程度時以火星塞點火引爆下壓活塞產生動力。柴油引擎也就是因為工作壓縮比高於汽油引擎甚多,所以能夠創造出更多的能量,但是也因此有比較明顯的震動及噪音。在環保方面,柴油車的單位排碳方面耗表現是少於汽油車,而在氮氧化物的部份卻高於汽油車,尤其碳懸浮微粒更是空氣汙染的重要來源。

在相同條件下,柴油車的油耗表現會比起汽油車優良到達30-40%,而柴油的單價也低於汽油。以節能角度來看,柴油車會是比起汽油車好的選擇,但是先天的震動及噪音現象即使在科技的輔助下如更積極的引擎腳,強化隔音棉等獲得改善,但仍然無法達到與汽油引擎相同的水準,所以汽油車雖然油耗表現相對較差,但是至今仍然是汽車市場中的主流。

如果不介意較多的震動及噪音想買柴油車的話,要注意的是為了降低柴油燃燒後的廢氣毒物及懸浮微粒,柴油車多配備了比汽油車更覆雜的廢氣過濾系統(DPF)以通過環保法規,(DPF)由於需要攔截碳微粒而非僅僅轉變空氣內容,其壽命低於汽油引擎所使用的觸媒轉換器,且單價昂貴,這些額外的負擔是過去使用汽油車所沒有的,最好詢問修護人員每單一車種的修理花費再衡量是否值得購買。

另外就是在維修保養上大致與汽油引擎無太大差別,唯機油的更換週期比汽油引擎長,由於柴油引擎轉速較低,機油劣化相對較慢,柴油車的機油更換週期可延長到10000公里左右。柴油引擎雖然沒有點火系統,但是超高壓幫浦及更精密的噴嘴還有前面提到的(DPF)都是昂貴的專用零件,這些可能是銷售人員比較不願意提到的。


絕大部份的機油都是汽柴油引擎兩用的 也有少數強調可保護柴油排氣過濾器的柴油車專用油可選擇 但是差別其實不大


11.
市售省油器可謂琳瑯滿目,他們真的有效果嗎? 還是有其他真的能夠讓車更省油的辦法?

市售省油器型式很多種,效果也很難認定,比如說點火放大省油器藉由升高點火工作電壓增強火星塞火花使得燃燒效率提高,它理論上的確有這樣的增強火星塞火花效果,但是副作用是火星塞以及昂貴的點火線圈壽命縮短。

又如逆電流省油器,它藉由電容快速充放電的特性減輕發電機的負擔進而減少引擎驅動負擔達成省油,它對於老舊或發電機電瓶不良的車的確有這樣的效果,但是對於原本發電量就足夠的新車來說實在是多此一舉,反而有因為增加額外線路增加短路的風險。還有辛烷值提昇器(劑),它藉辛烷值提昇達成抑制爆震異常燃燒的效果,使引擎處於高效燃燒,不需要讓引擎電腦感應到爆震時為了保護引擎而降低效能運轉。倘若真的能因此有效提昇汽油辛烷值,對於經常處於異常燃燒的引擎來說會有明顯的省油效果,但是對於原本就不常出現爆震的引擎來說就沒有任何差異。

為了省些油料,我認為能夠使車輛一直保持接近新車時的效能是比較實際的。原廠設計車輛時都已經在權衡利弊之後做出最"適當"的油耗表現,要有大幅度的節能表現唯有換車一途,如市售1.8升油電混合車每公升汽油能跑超過20公里以上。 當然換部車茲事體大, 不一定馬上做得到, 不如從現有的車下手吧! 以下幾招都可以試試:
1.儘量打飽胎壓如35-40psi,乘坐感稍硬但是阻力下降。
2.使用較稀薄機油如10w-30,在不吃機油前提下油降低運轉阻力。
3.油門緩踩保持各檔位處於引擎最佳效率轉速2500-3000轉。
4.移除重物(如礦泉水/備胎)。
5.使用適當輪胎(不加寬/使用低阻力胎/輕量化鋁輪圈)。
6.改用低耗電電裝品(如HID頭燈/高傳導接地線/LED照具/提升電瓶級數)。
7.規劃路線以減少起步次數及怠速時間(維持80-90km/h行駛最省)。
8.不要暖車(耗油又汙染空氣而且沒有必要)。
9.適度添加汽油和機油添加劑。
10.勤做引擎(清洗積碳/接電腦檢查數據)和冷氣保養(洗散熱片/冷媒量適中)。


拉高轉速開車是油耗大敵 轉速最好永遠保持在最大扭力輸出區域內


每個引擎都有其動力輸出曲線 找出其最大扭力峰值善加運用


修理廠普遍都備有全車系通用型檢測電腦 其功能也已經十分強大 每次換機油都要求做一次檢測以確保引擎狀況


HID燈組耗電量低壽命又長 最重要的是現在價格非常便宜 臺製品整組只要約2000元


輪胎尺寸增大常徒增油耗 性能提升卻有限


使用較小號數機油降低引擎內部阻力也是個省油方法


12.
常見浬程數高的車,當冷車時打入D檔車子不會走,要等約5-10分鐘,車引擎溫度起來後才恢復正常,修理廠常告知可能是變速箱油管堵住,清一清就好了,這樣的處置對嗎?

坊間保養廠林立,在無制度控管的環境下,維修品質實在難以掌握,隨意的做出判斷,在消費者無力辨別的情況下,花冤枉錢甚至威脅安全的情形時有所聞。

在前例中,電子液壓自排變速箱內部構造精密覆雜,故障位置其實並不容易判斷。既使找出故障部位排除之,由一般保養廠自行局部更換零件後通常效果及壽命都不理想。最好是能夠採用所謂"再製變速箱"包含保固較為理想, 這種變速箱是經專業變速箱翻修廠一次更換所有內部耗材,再以專用特殊機具組裝測試ok後出品的, 穩定性在一定水準以上。

另一種是用所謂"日本外匯拆車品"整顆更換,效果通常也不錯。日本汽車汰舊換新時程短,而且行駛哩程通常偏低,報廢車通常品質年份都很優很新,唯無法提供測試,安裝還是有風險在。

總之, 我認為自排變速箱只要出現故障情形,最好的做法還是整顆換掉,一般國產車含施工保固價格約在25000上下,進口車則在35000-80000之間,施工店家的負責態度和安裝技術會是最重要的考量。


更換整顆中古再製的變速箱其實不貴 一般日系國產車含施工通常不到3萬元


13.
常常需要爬坡的車如社區巴士或叫車服務計程車,請問變速箱是否會很快壞掉? 又這種使用環境爬坡路段應該怎麼開比較好?

長距離爬陡坡對車輛的所有機件包括車身/ 底盤/ 引擎及傳動系統都型成極大的負擔。我們在爬坡時勢必用變速箱低速檔配合引擎高轉速但車速並不快的條件下行駛,這使得引擎產生大量熱送給水箱,水箱卻因車速慢,得不到強勁的自然風加強散熱,在這個情況下只要冷卻系統某部位稍微脆弱,就很容易在此時爆裂溢出冷卻水,使引擎瞬間過熱。

而變速箱也需要透過一部份的水箱面積提供變速箱油循環冷卻。若水箱溫度偏高,間接也會影響變速箱的散熱,變速箱因油溫過高使得潤滑作用下滑。

常跑山路的車換下來的變速箱油都會比較混濁甚至於焦黑,如果無法避免長期行駛陡坡,以做幾件事情: 1.每半年更換冷卻水並清洗水箱一次,保持最佳散熱效率。2.加裝變速箱油散熱器降低工作油溫。 3.避免在爬坡時換檔,將檔位固定在2/L的位置,既使坡度稍減, 只要前方還有陡坡都不要進檔,爬坡時扭力大,換檔過程磨損將會大幅加劇。這幾點能夠做到就不必太過擔心爬山了。


風扇後面藏有水箱冷氣散熱片也可以加個自排油散熱器保護較激烈使用變速箱


14.
在保養車子的時候, 師傅有時候會建議做清積碳動作,原廠也常見將此當做表定程序,說做車子會變比較好開,當車子一切工作正常時有需要做嗎?

汽油燃燒一定會留下碳, 附著在燃燒室包括活塞頂部,氣門,汽缸頭,火星塞等都會沾染到。在正常情況下在累積到一定的厚度時他會自行脫落隨著排出,也就是說引擎原本設計就具備有自行清除能力,不至於過度累積造成症狀。

在車子行駛中都沒有出現異音或無力的感覺時,應該是沒有刻意做清除積碳的需要,既使清乾淨了,很快就會再累積, 只要引擎正常累積不會過量就無礙。但是當以上症狀如出現異音或無力的感覺時最好儘快去做清積碳的動作,以免持續爆震會傷害引擎,同時也要找出來形成積碳的原因並予以修復,通常是吃機油引起的,如果形成積碳的原因無法修復那麼這個引擎的確就要固定做清積碳的動作了。

清積碳的做法以從火星塞孔注入泡沫式積碳軟化劑的做法最為普遍,效果對輕微積碳的引擎較為明顯,花費也便宜約1500元左右。如果積碳累積的時間過長注入泡沫的方式完全沒有效果,則可能需要拆除汽缸頭,直接以機器磨砂拋光的積極做法才能得到效果,這個工程就浩大許多花費也拉高到萬元以上。


引擎燃燒室內的積碳清除困難 得經常做清除動作才會有效果


15.
需定期更的引擎機油是否需要指定使用原廠機油? 原廠外的機油會不會有問題? 一般日系1.8\2.0三至五年車,應該使用怎樣的機油呢 ?

機油最主要的選擇因素有:
一. 油品品質好壞 :
機油品牌雖然眾多,但其實全球供油廠只有幾個,時常出現有品牌不同但內容物相同的情形。所以只要是全球知名品牌其實品質都差不多,只要確定沒有買到假油既可。又成份上分為合成油半合成油礦物油三種。全合成油強調最高級的耐高溫及耐高轉速能力,但在一般使用情況下並沒有太突出的表現,如果價差很大,對一般通勤使用車是浪費。而礦物油則對於耐高溫及耐高轉速能力最差,半合成油則介於中間。選購上若非轉速偏高的大馬力跑車或者是溫度偏高的渦輪增壓車,其實使用全合成油的意義不大。實際上礦物油常常比合成油有著更好的清潔能力,只是心理因素作璲加上全合成機油價格的下滑,消費者多偏好加全合成油機油。

二. 機油黏度 :
機油的黏度標示方式幾乎是全球統一,原廠機油也是在這個規範下做選擇。目前主流的產品不論是合成油半合成油或者是礦物油都是採用所謂SAE規格的 "複級機油指數",也就是有兩個數目字組成。前一個數字會加上"W", 表示winter冬季指數,其指數顯示在攝氏-18度測得的機油黏度,而後面的數字則是在攝氏+99度時所測得的機油黏度。油品當然是越冷越黏稠,越熱越稀薄,而粘度指數數字越小代表越稀薄,數字越大代表越濃稠。於其前後數字的測量數據基準並不相同, 所以看起來反而冷時的數據會比熱時的數據小。如常見的SAE10W- 40,SAE 20W- 50等,其實他呈現的意義是攝氏-18度時仍然還有某程度的流動性不至於黏著機件,而在攝氏+99度時也 仍然還有某程度的黏度不至於沒有潤滑及填補效果。 在實用上, 臺灣的用車環境鮮少有零下的使用機會,季節溫差也小,所以前一個帶有"W"表示winter的冬季指數其實可以忽略,主要看後一個數字的表現。大致上就可以判定這種機油的濃稠度適不適合我們使用。以一年行駛15000公里來計算, 一般全新到三年內的新車使用後一個數字在30至40的機油,三到六年車使用40至50的機油,六年以上也就是說浬程數超過十萬公里以上的車最好使用50甚至60的濃機油來壓制逐漸出現的吃機油情形,甚至視需要添加止煙油精再加強濃度。


有些自排箱油確實需要使用原廠專用油 但是引擎機則油不存在專用油的問題


目前市場上主要機油產品都以SAE規格的複級機油指數標示黏度 只要黏度選擇正確 各知名品牌差異性並不大

< 回上一頁
無標題文件


Copyright  ©  2016   Auto00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 欣設計